IT外包有风险,怎样做才能不翻车?

发布时间 :2019-12-12 18:53:34 阅读 :891

       近年来,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,产业规模不断扩大。1月9日,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在出席活动时表示,2017年1-11月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收入超过2.64万亿,同比增长16.9%,高于行业平均速度2.5个百分点,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收入比例达到53.9%。《中国IT服务产业发展调研报告》统计数据也显示,2017年IT服务市场占国内IT市场规模的18%,相比2015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;在参与调查的2400家国内领先集成商和方案商中,约96%的公司都在开展与IT服务相关的业务。随着各类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,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内涵外延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。


      目前IT服务业正在进行着三个方面的转变:一是产品服务的转变,从最开始的低成本、关系型服务营销转变为服务解决方案;二是服务主体的转变,由之前的集成商、厂商提供服务转变为整体服务升值系统;三是地位的转变,从原来的IT附属产业转变为一个单独的业态,发展空间巨大。


       就企业级IT服务市场而言, 这个市场规模约为3000亿-4000亿元,但业态比较分散,没有形成品牌效应。国内排名前十的服务商营业额最多的十几亿,少的大概两三个亿,没有一家的市场份额能够超过1%,前十家的营收总和只占到了市场规模的5%,其余95%的存量市场都是由15000家左右的中小服务商来承接的。


       要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,形成集约效应,就要先把碎片化的资源整合起来。上世纪90年代,IT服务产品资源大多掌握在少数厂家和大型集成商手里,资源十分短缺,也正因如此,IOE将远程服务、版本升级、备件等零散服务整合成一个服务包,进行整包销售,如果客户关键业务系统不整包购买,服务就没有办法进行交付。


       但是,经过20多年的发展,现在的IT服务资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一方面,工程师数量不断增加,仅华为、新华三等企业认证的工程师数量就超过两万名;另一方面,备件的存量很大,流通也比较充分,在IT服务管理标准的推进过程中,各方对服务管理规范和技术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入和提高。


       既然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,那么IT服务产品也应该适时进行变革。就是服务的个性化、定制化,针对客户需求提供专项的服务。中小服务商在资源上是有需求的,他们原本的业务模式很简单,与客户签合同后就承包给一些厂家或者更大的服务商,但这明显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的模式,打造平台就是要解决服务商的这一需求。